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助力】英文期刊审稿之痛

2016-04-22 王善勇 上海语言学通讯

英文期刊审稿之痛


来源:科学网王善勇博客  作者:王善勇   编辑:学妹

最近这个假期过得很辛苦,本来自己就有一堆事,又赶上接二连三地收到了近十篇英文杂志的审稿邀请。我这个人面子比较薄,实在不好意思拉下脸来拒绝别人。可有些文章,说实话,审起来,真得很头疼,尤其是好几篇来自祖国亲人们的稿件。


这里不是矫情,对于英文写作,虽然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走过来的,但有些话还是要一吐为快,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按理说,英语的教学在神州大地上轰轰烈烈地搞了几十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全民族的英文成绩大幅度地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十几年前我在国内读硕士的时候,第一篇英语科技论文,投出去后,被审稿人骂得鼻青脸肿,改得面目全非。那一刻,一直对自己英语很自负的我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英语水平差到什么程度。


然而,十几年以后,当我作为审稿人开始改一如当年的我一样青涩的硕士,博士生的英语论文的时候,令我吃惊的是,我当年写英语论文常犯的错误,在年轻一代的学生身上并没有明显地改观,说得严重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认识一个美国的留学生(交流生),这个学生开始经常受到我们的鄙视。原因有两个,一是这小子英语太好了;二是,这小子太能写了,屁大一点的事,他能翻来覆去地写,能发好几篇文章。更可气地是,你还找不出证据批判他“一搞多投”。开始我们这些大陆来的学生不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之前受到的科技论文训练其实都是中文的,更准确地讲是中文的逻辑。


我们先从一篇文章的摘要说起。摘要,大家都清楚,是要简明扼要地介绍你这篇文章的背景,方法,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和得到了什么结果。无论中文还是英语要尽量把这几个要素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而我看过很多中文的文章经常有一些套话,“场面话”,比如说:我们这项研究对土木工程师将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等等。


而我们中国的学生也习惯性地将类似这样的话翻译过来放到摘要里。每当审这样的英文稿件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这句话从摘要中删掉。因为你的研究有没有价值,从你的方法,结果里一眼就能看出来,再加上这句话完全是画蛇添足。


摘要过后就是引言了,英文叫Introduction。引言是干什么的呢?通常在引言里要介绍你的研究背景,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我们要回顾(review)以前的人们你这个研究领域做到了什么程度。否则你的研究一查文献别人早做过了,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就是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原因。


那么如何review别人的工作呢?这里说一个(对年轻学子)似乎不应该说的秘密,说白了,这部分工作至少逻辑上是要一点点地给自己铺垫。简单地说就是别人做了什么什么工作,但存在哪些不足,我这篇文章就是要解决这个不足,是一个小小的进步。这里注意,这种点评要非常小心,你的话批得太“重”,这显然是在“得罪”前辈,没准审稿人就是你这个要“批”的人。


当然说得太“轻”也不行,这会大大降低你文章的分量。那么该怎么说呢?这里就要讲究分寸,既要击中要害,又要给人留足面子。再赤裸一点,review以前人的工作也是按照自己文章的“需求”。把所有相关的文章你都review了,多数情况下,你这篇文章也就不用写了。这就是文献看太多的弊端-被洗脑了。当然说了这么多,都是在一个你对你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掌控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如此“灵活”。


而近些年,我审过的很多国内学生的英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是,不会写Introduction。最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句子后面敢跟上十到二十个参考文献,根本做不到对每篇文献做出精准地点评,至于我刚才提到的英文的内在逻辑就更加谈不上了。除此以外,我还经常看到Introduction里出现这样的句子:鉴于这项研究在国外虽然已经很成熟,但在中国研究的人还不多,所以。。。。。。拜托!你现在投的可是国际期刊啊,谁管你中国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再说中国早就进WTO了,这是理由吗?


第三部分,Methodology。这一部分,我看过的中国学生的文章,最大问题是不重视,或根本不懂什么是引用。大家都知道,通常Methodology这部分会出现很多公式,按照英文写作的规范,凡是你没有给出参考文献的公式,那就意味着是你的原创。而在很多我们中国学生的脑子里,经常会认为有些公式是“常识”,没必要都给出参考文献。


其实这也是受中文写作的影响。我们自古以来写文章都崇尚“天下文章一大抄”,对版权,参考文献的引用的意识向来都淡薄。所以把这个习惯自然而然地也就带到英文写作中了,一旦别人给指出了还会振振有词地给自己辩护。但别忘了,这种游戏规则是人家制定的,你想玩儿,就必须遵守,别无他法。


Methodology之后,就是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了。说实话,这部分是我们中国学生做的最差的一个环节。有时候,你分明看到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画出了非常漂亮的图表,但你再看看他的分析,通常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带过了(with the wind)。
有时候看着这么草率,不负责任的分析,实在让人痛心疾首。好几次,我都心里说,就凭这几张图,要是我来分析,我来写,我绝不会投这个档次的杂志,我一定投到本领域最好的杂志!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看着这些理论也好,实验也好的结果,你能想象得到作者们投入了多少经费,花费了多少心血,但为什么对自己的成果这么漫不经心呢?
看了太多这样的文章以后,你会发现,很多作者不是不想深入分析,而是不知道如何分析,最后只能一笔带过。这其实是一个自身整体科研素养的问题。
这里给出一个小窍门,如果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分析,那就做一些比较,跟别人的工作去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然后分析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将来如何改进。这样你的英文句子会越写越多,至少看起来会很“丰满”。这个技巧我也是跟香港那个美国学生学的,相当唬人。


结论部分不提了,跟摘要的问题差不多。这里,我想说说,英文文章这几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也是我们中国学生最不注意的。通常我们中国学生都是很机械地把这几部分往那里一放,其实写英语文章跟写中文文章一样也是讲究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这样读起来才能引人入胜,文章才是一个整体,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文采。

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上海语言学通讯,谢谢!



上海语言学通讯【上海语言学通讯】公众号由新浪微博@珞宾王 电话13917738016负责更新。主要收集发布1全国范围内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各大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我们也可以协助各地外国语学院邀请专家来讲学和科研指导。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历史消息”


上海语言学通讯:服务于外国语言文学


感谢关注、欢迎分享



【上海语言学通讯】公众号由新浪微博@珞宾王 电话13917738016负责更新。主要收集发布1全国范围内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各大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我们也可以协助各地外国语学院邀请专家来讲学和科研指导。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